新創生活展 - 藝術家/作品介紹

 

陳思穎
 

個人簡介

陳思穎,1990出⽣於台灣⾼雄,旅居歐洲近十年後近期返回台灣新北市創作。在倫敦藝術⼤學中央聖⾺丁學院求學期間,以硬筆繪畫、銅版蝕刻版畫結合西⽅解剖醫學與東⽅歷史神話等視覺意象,創造個⼈獨樹⼀格的創作語彙。早期創作最廣為⼈知的為《山海經》系列,運⽤視覺風格強烈的哥德風格與拼貼技法,結合動植物解剖細節與神話怪物意象⽽發展的創作系列,也是其⽇後新系列創作的發展基礎。這些場景主要敘述⽂化衝突、對於迷信的個⼈觀點,或是關於台灣⽂化的反思,做為映照當今動盪社會的註腳,以純粹的⿊⽩重新詮釋繽紛世界下令⼈省思的社會議題。陳思穎從過往經典中萃取出現代語彙,重新編寫符號,在反映當代現狀的當下,亦破除既定印象的隔閡,診斷著也窺探著所探尋的真象。

陳思穎每年定期在台灣、英國兩地進⾏展演活動。2015年,與倫敦 Chelsea & Westminster Hospital A&E Wing成為長期合作夥伴。2018年,與倫敦唱⽚公司Fabric /Houndstooth合作所備受好評的專輯“In Death’s Dream Kingdom”封⾯,並與愛爾蘭籍電⾳創作者Eomac 合作⿊膠專輯“Reconnect” 封⾯。2019年,在台北采泥藝術空間展出個展「愛之苑 The Garden of Love」。其個⼈創作嘗試以醫學、⾳樂等全⽅位的呈現形式,將個⼈意念滲透進當代社會的洪流之中,提出個⼈的獨特思考觀點,並與其對話。

Jazz Szu-Ying Chen is a Taiwanese artist currently working and living in New Taipei City, after residing in the UK and Netherlands for nearly 10 years. She has exhibited regularly in Europe, Taiwan, with one of her biggest solo shows to date “The Garden of Love” in 2019 at Taipei’s Chini Gallery. She also regularly collaborates with notable medical and electronic music organisations. Jazz’s subjects of focus span over her interest in the beauty and grotesque within the field of anatomy/medical historical imageries, to Nordic and Chinese mythologies. She manipulates the dissected anatomical imageries and creates tableaus with mythological monsters, dissected bodies, and botanical details. The tableaus are meant to tell stories regarding the cultural clashes, her views on superstition, reflections from her Taiwanese roots, and they also function as social commentaries on the currently turbulent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her most recent body of work, she explores the complicated “love” among familial relationships and contradicting ideas of familial boundar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while using classical symbols such as ouroboros as their carriers.

作品論述:

我這一系列會從沉香形成過程 - 特別是沉香木的傷口 - 當我作品的啟發點:我把沉香木傷口形成的故事/歷程 和 醫學人體解剖/病理學,和延續我之前的北歐神話裡的生命之樹 的想法結合一起。

北歐神話裡生命之樹的象徵代表通往不同境界/世界的道路,也是生命,死亡,與重生的符號。沉香材料本身行成過程反反覆覆經過了”重生“這個步驟:枯死,細菌感染,蛀蟲,等。最後透過燃燒來展現他最終面貌,他象徵性的香氣。

我運用沉香這符號/出發點探討個人癒合過程/儀式。沉香木的腐敗,生死,受傷過程是讓他顯得更獨特,甚至被稱為讓他更有價值的特點(反而在其他天然材質,這是會讓他損失價值的。)

沉香是台灣宗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祈福儀式裡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這種搭配讓我聯想到天主教理會使用的還願物: 拉丁文名ex votos, 或 英文名votive offerings, 信徒會買一些鐵或陶製的小物件(物件的形體會代表他們想詢問的事情,例如:祈求懷胎,身體健康,感情問題,等)所以我這一系列會出現一些變形似有機形體/沉香肌理的身體部位,表現形式呼應了 ex votos 的展現方法。

我把“沉香”這個話題啟發看待成個人成長/生命過程的一個象徵:沉香木上的傷口就像我們個人生上的生命經歷:帶者這傷口走,只是存粹生命的一部分。這些傷口像是散發沉香木的香氣一樣,也是讓我們顯現出我們個人特色的原因。





 

陳漢聲
 

個人簡介

1988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目前擔任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理事、走路草農藝團負責人。擅長實驗動畫/複合媒材與動力裝置,並從自身家庭背景、身份延伸至創作,關注農業、自然、人與環境間彼此共存的關係。作品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臺南新藝獎」首獎、「MATA獎」銀獎、入選「桃園創作獎」、「數位藝術奬」、「年全國美術展」、「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曾駐村於中國Art35、駁二藝術特區、泰國清邁Ne'-Na Contemporary Art Space、泰國曼谷Tentacles、香港藝術到家、竹圍工作室、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作品曾於法國龐畢度、曼谷雙年展、西班牙陶瓷雙年展、義大利袖珍織品藝術展、中國麗水攝影節展出。

Han-Sheng, Chen Born in 1988, Kaohsiung (Taiwan), and graduated from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 Currently a Dierctor of the TAIPEI ArtCreator Trade Union, and a Curator of Walking Grass Agriculture. He works with experimental animation and mixed media kinetic installations, incorporating his own background and identity. His themes often include agriculture, nature and the co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with our environment. His works have garnered many positive responses, silver medal in the Taipei Arts Award, including the first prize of Next Art Tainan, silver medal in the MATA prize, selected for the Taoyuan Contemporary Arts Award ,the Digital art award Taipei, National Art Exhibtion ROC and the Shenzhen Independent Animation Biennale.

作品論述:

樹木有著比人更長的壽命,伴隨人類的文化與生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沉香結香的過程,遠比樹木的生命還要更長,沉香樹經過蟲食,長年的風吹日曬,歷經無數次的外傷,落入塵土,與自然界的菌種與時間的淬鍊,才能夠有機會集結為沉香。《爇薰會雲》以沉香樹出發,將結香的過程,與自然的變因,藉由多寶格的概念與動力裝置,將這時間的風景呈現。當沉香飄逸環繞時,彷彿再次感受到這時間的不易,與自然神奇的力量。



 

常  陵
 

個人簡介

1975 出生於台灣花蓮

2000 畢業於法國國立步矩藝術學院獲學士文憑(Le diplôme national d'arts plastiques, D.N.A.P.) (BAC+3)

2004 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獲碩士文憑(Le diplôme national supérieur d'arts plastiques, D.N.S.A.P.) (BAC+5)

師事 Christian Boltanski, Jean-Luc Vilmouth及Jean-Marc Bustamante

作品論述:

「大玄玄社會」從2010年開始進行創作,企圖從不同的角度討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作品「靜謐的對話」是這次針對益瑪沉香所構思的靜物裝置,由東西方在古典裡,或對比或共鳴的對位思考.....





 

黃至正
 

個人簡介

出生於臺灣苗栗,在高雄成長,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創作組,2016 年榮獲文化部遴選為 Art Taipei「2016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亦為 2015 臺南新藝獎首獎得主,曾獲得高雄獎(2014)、第十屆桃源創作獎(2012)、新北市創作新人獎(2012、2011)等當代藝壇指標性獎項入圍肯定,作品榮獲臺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於 2015 年受邀至日本茨城縣筑波美術館「新進藝術家育成展」參與展出、分別於 2015、2018 年參與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策展「夢‧棲地 ─館藏青年藝術主題展」「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

黃至正深受箔材同時具有脆弱與剛硬的二元性吸引,作品關注現象的形成,並透過個人經驗的演繹,反問當代建構的現實是否堅固。至正的作品經常往返年幼歲月,探討人的關係如何質變,也在這當中觸及了生命的各個面向與時間感知。在創作者的眼中,萬物的界線總是曖昧的,永不復見的人能隨時在記憶中重逢、無關的事物能透過奇想賦予連結,因而創作該是在人們習以為常的 生活中,製造些微的騷動,在人們以為一成不變的尋常日子裡,暗示另一個知覺性世界存在的可能。

Huang Chih-Cheng (1988-) Born in Miaoli and grew up in Kaohsiung, Taiwan, Huang Chih-Cheng received his M.F.A. from Tunghai University. Hi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has made him the winner of the 2015 Next Art Tainan, the recipient of the Selected Prize in Kaohsiung Awards 2014, The 10th Taoyuan Contemporary Art Award, and The Arising Artist Award of New Taipei City in 2011 and 2012. His artworks are collected by Tainan Museum of Fine Arts and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In 2015, Chih-Cheng was invited to numerous exhibitions, including joint exhibition ‘Forest Banquet’ at Regent Galleria and his solo exhibitions 'Roaming the Shores' and ‘Air Amusement’. In the same year, Chic-Cheng also participated in a joint exhibition ‘FINE ART / UNIVERSITY SELECTION’ in Tsukuba Museum of Art in Tsukuba, Japan. Fascinated with the solidity and frailty of metal leaf, Chih-Cheng's art centers upon issues of sensation of time and life to death. He focus on the factors of phenomenon, questioning the reality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rough his own individual distinctiveness. He believes boundaries don’t really exist between everything, only what matters is how you look it. As an artist, he implies different formation of the world.

作品論述:

溯源 
嗅覺和其他感官經驗不同,能夠直擊大腦和情感的記憶中心。透過嗅覺,可以返回過去經歷過的某個時刻,重新體驗當時的情緒,同時,它也是一種療方,越過重重思想的屏障,直接和身體對話。





 

梁平正
 

個人簡介

梁平正,台灣藝術家,1958年生於台灣屏東。梁平正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梁平正擅長木雕,作品有獨特的風格,曾獲雄獅美術新人獎、裕隆金質獎等獎項。2017年至2018年,梁平正完成了一件巨型戶外雕塑作品「Wish希望之心」,長久展示於中悅建設的建案中庭內。

【木的可能,雕的想像】

從梁平正的作品中,可清楚看出他對於媒材掌握的熟悉度,以及他對於媒材的熱情,就像畫家迷戀五顏六色的顏料那般。木頭從有到無,這個過程是釋放、是鑿空;再從無到有,這個過程是想像、是結合。

梁平正利用的全是台灣生產的木材,這點亦賦予作品一種在地的歸屬價值感,畫家可以透過描繪在地風情記錄生活、生態環境的美好想像,梁平正則是透過雕刻與材質的選擇,呈現立體的生活奇想,觀看作品,不單單僅是視覺的延伸,木頭香味迎面撲來,視覺牽動嗅覺,嗅覺渲染視覺,更多一份貼近台灣在地的情感。

梁平正之所以接觸到木雕,似乎也是注定的一場相遇,憑直覺與敏銳度摸索自己的一套創作技法。在梁平正眼中,材質是表現內心作品所呈現的過程,他曾說:「東西外表的形象並不真實,真實的是東西內在的本質,藉此重新尋找雕塑面對當代文化下的一種新的可能性。」

在雕塑的世界中,他還玩得不夠盡興,還有太多等待著被實現的想法,從他這幾年的創作發展看來,梁平正的雕塑之路依然還有許多值得被發掘、被看見的獨特。他亦不把自己侷限在木雕領域,以木雕為母體,翻制的不鏽鋼作品獨樹一格,散發當代美感張力,粗獷的造形中融合動中取靜的和諧。

作品論述:

梁老師以順性而雕聞名遐邇,無論是檜木、肖楠或櫸木都能輕鬆駕馭於行雲流水間。

老師說;[ 每一塊木頭都有他獨特的生命,因此創作就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會]。

因緣際會下老師走進了Emma agarwood ,娓娓香氣瀰漫空際,驅動了梁老師對沉香木的好奇與創作慾,這是老師之前從未雕過的木頭。

據老師說;[在雕這一本沉香非書時,有如邂詬了一位柔弱的絕世美女,在刀與刀之間的碰觸,彷彿化為無形,令人魂銷魄散,格外的疼惜]。

目前在市面上幾乎找不到以沉香木創作的梁老師作品,因此、益瑪沉香這一本梁老師創作的沉香非書更顯得及其稀有珍貴。





 

邱裕盛
 

個人簡介

聽障藝術家兼設計師,出生於西元1969年,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第27屆畢業,早期成 立個人工作室「開封工房」,著重於藝術創作及教學,隔年轉型成複合咖啡店,將藝 術與咖啡結合。之後幾年,也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如卡通背景、美編、包裝設計人 員 或美工設計師等等。經過幾年不同藝術工作的磨鍊,如今又決定重回自己最愛的個 人工作室創作,此次以個人的名字「裕盛」命名工作室為「衣谷成皿」。藝術是無界 限的,我喜歡挑戰不同的創作,使用不同的材質,例如 藝術創作、彩繪燒畫木片、手 作皮件、及雷射雕刻。真心期待「衣谷成皿」能帶給您客製化的藝術品,將藝術帶入 居家生活。

作品論述:

溯「 沉澱 - 積累 」20200601

以自身對人生的感慨來延伸, 從人一出生就如同純白無瑕的白紙, 在成長的過程中, 不免歷經各式各樣的挫折與傷害, 從這些挫折中站起來,並克服傷痛, 漸漸的這些經歷一點一滴的累積, 在漫長的歲月下, 沉澱、堆疊, 讓身體及心思漸進變化, 最後展現了自我的力量及獨特的氣質, 而此就如同樹木經過風雨雷電、蟲害侵襲、病變腐爛,各種的傷害後, 樹脂分泌了防禦物質與真菌互相作用後, 產生了沉香樹脂, 再經過長時間一點點地沉澱,一點點地積累, 最後成為了沉香。

三色的意向: 從沉香本身的概念,以白色、黃色及黑色作為主要的創作色彩,白色代表造成病變的細菌,黃色代 表樹木的天然樹脂,由二者互輔互成,經過長期風雨及太陽曬的磨鍊及積累,最後生成了暗色的香 味,就是黑色的代表,把三色結合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 總體來說,下方以白色為底,上方為黑色,中間以一線的黃色作為界線,在視覺上與黃昏時的天空 相近,以此大自然的色彩表現,呈現另一種心靈上的平靜。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